科研进展

2013科研进展

  • 27
    2013-11
    实验室科研人员揭示行星际磁场对磁尾场向电流的控制作用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程征伟、史建魁、M. Dunlop和刘振兴首次给出了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PSBL)区场向电流与行星际磁场(IMF) 时钟角(clock angle)和锥角(cone angle)的变化关系。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学术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 27
    2013-11
    实验室科研成果连续两个月登上JGR论文流行榜第一名
    近期,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赤研究员课题组在地球空间暴能量存储与释放、KH不稳定性三维全球数值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引起空间物理界同行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连续两个月登上JGR论文流行榜(Most Accessed)第一名。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的《地球物理研究期刊-空间物理》(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 JGR)是空间物理学的顶级学术期刊之一,收 ...
  • 14
    2013-10
    中英科学家揭示太阳风暴在行星际传播时的白光成像表观
    由英国卢瑟福实验室主导研制的日球层成像仪(Heliospheric Imager, HI)搭载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006年发射的日地关联观测台(STEREO卫星),首次实现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 CME)在行星际空间的连续白光成像,首次建立日冕仪的成像观测和1 AU的就位观测之间的因果关联。但白光成像记录的仅是CME的亮度表观(brightness pattern), 可直接测量的CME位置是延展角(elongation, 太阳与 ...
  • 10
    2013-09
    实验室科研人员在海南首次(实地)探测到了电离层E-F谷区
    日前,欧洲地球科学学会(EGU)权威学术期刊Annales Geophysicae(ANGEO)刊登了实验室史建魁研究员及其研究小组等利用子午工程海南探空火箭箭载郎缪尔探针以及地基电离层测高仪的数据对实地探测到的电离层E-F谷区的研究文章。
  • 09
    2013-09
    实验室研究人员首次获得磁层顶Kelvin-Helmholtz波动的全球特征
    在存在速度剪切的两层等离子体边界(层)上,可以激发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已有卫星观测和局域数值模拟表明,存在速度剪切的地球磁层顶上可以激发K-H稳定性,形成的波动和涡旋能够把太阳风等离子体、动量和能量输运进磁层,是行星际磁场北向条件下太阳风能量进入磁层空间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受限于卫星观测和局域模拟的局限性,对磁层顶K-H波动的全球特性知之甚少。
  • 14
    2013-08
    实验室科研人员揭示太阳风对地球磁层亚暴特性的控制作用
    发生在地球磁层的强烈扰动,简称亚暴,持续时间1到3小时。作为地球空间暴的主要形式之一,磁层亚暴是地球空间最重要的能量输入、耦合和耗散过程。磁层亚暴时,可能造成高纬度地区无线电通讯中断,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充电等效应。在过去的数十年来,亚暴研究一直是空间物理学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许多重要的亚暴的基本物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一般认为,亚暴的发生与发展与行星际磁场和太阳风状态有密切关系,但这种联系的定量关系和物理机制还是未解之谜。
  • 08
    2013-07
    实验室SIGMA天气组首次以观测数据驱动模拟再现日冕物质抛射触发过程
    日前,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s,CME)数值模拟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实验室太阳-行星际-地磁天气团队(Solar-Interplanetary-GeoMAgnetic Weather Group, 简称SIGMA天气组):江朝伟(第一作者)、冯学尚(通讯作者)同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空间物理学家合作,首次以SDO时序观测数据驱动模拟再现了2011年9月6日发生于活动区 AR 11283 的日冕物质抛射触发过程。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权威学术期刊《天 ...
  • 27
    2013-06
    实验室SIGMA天气组首次解密地磁尾小尺度等离子体团结构
    近日,由实验室SIGMA天气组: 刘朝旭、冯学尚 (通讯作者)、郭建鹏和叶煜东团队合作,利用Cluster卫星观测数据,发现亚暴期间多个连续小尺度等离子体团,进而采用数值方法对这些小尺度等离子体团的形成和结构进行了模拟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 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并作为AGU亮点在周刊 (Eos) 专栏“Research Spotlig ...
  • 10
    2013-05
    我实验室沈芳研究员及其合作者研究成果荣登GRL封面并被选为AGU亮点工作
    近日,由中科院空间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沈芳研究员(第一作者)、冯学尚研究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科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申成龙副教授、汪毓明教授(通讯作者)合作,首次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两个慢速日冕物质抛射(CME)之间碰撞后的能量转换。2013年4月28日出版的地球物理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Volume 40, Issue 8)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此项研究成果。该成果同时还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
  • 25
    2013-03
    大功率孔径积激光雷达数据校正的新方法
    ―― 《Optics Express》发表地基探测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