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大量的观测发现,非迁移潮汐波普遍存在于从对流层到热层的地球空间,并且在上下层耦合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非迁移潮汐波产生机制的研究成为近些年的热点研究课题。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高层大气研究组的徐寄遥研究员与海外合作成员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的分析指出在平流层和低中间层区域迁移潮汐波与准定常行星波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产生非迁移潮汐波的一个重要的源。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学术期刊《地球物理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上。
文章通过分析TIMED卫星上的SABER载荷观测的11年(2002年-2012年)温度数据,分析了平流层和中间层区域全部的潮汐波和准定常行星波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得到了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整体特征。结果表明,非迁移日潮、半日潮、8小时潮和6小时潮的振幅在冬季最强,夏季最弱,并与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同步(见图1),并且在能量学上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该研究表明,在平流层和中间层区域的潮汐波和准定常行星波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是非迁移潮的一个重要的源。
相关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enhanced/doi/10.1002/2013JD020150/
Citation: Xu, J., A. K. Smith,M. Liu, X. Liu, H. Gao, G. Jiang, and W. Yuan (2014), Evidence for nonmigrating tides produc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ides and 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s in the stratosphere and lower mesosphere, J. Geophys. Res. Atmos., 119, 471�C489, doi:10.1002/2013JD020150.
图1 每一种波动各个波模的振幅,从上到下分别为:准定常行星波,日潮,半日潮,8小时潮和6小时潮。